第三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-碳硅负极产业化2018年12月11-13日
3c、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续航的要求倒逼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。目前商业化的锂电负极材料能量密度在300amh/g,石墨的理论能量密度为372amh/g,石墨负极的能量密度提升空间已经捉襟见肘。2017年以来,负极材料产业风起云涌:10%硅掺杂的松下18650电池在特斯拉model3的应用;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同比增长130%,却只占负极材料15万吨总产量的1%;高端负极产品价格破10万元/吨,涨幅达40%;贝特瑞、杉杉已经实现硅碳负极量产,前者产品已经通过三星认证。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,中国坐拥丰富的石墨矿资源,负极材料企业应该居安思危,硅碳负极产业化的号角已经吹响,亮剑的时刻到了。
本次闭门会晤作为第三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的特色活动,将邀请来自硅碳负极材料上下游的专家学者、企业总工、咨询机构等共聚一堂,充分交流,共商合作,共同助力中国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进程。
主题报告
中国负极材料市场报告
硅碳负极材料开发进展及应用趋势
硅基负极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尚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
自由讨论
未来趋势:新能源汽车高速扩张背景下,负极材料国内与出口市场空间如何?
多少百分比的市场渗透率是合理的?基于此渗透率,2020年我国硅碳负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如何?
竞争格局:如何解决硅粉化、循环稳定性差两个核心技术问题,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?
如何整合石墨原材料资源,打通供应链,控制成本?
石墨烯、碳纳米管等新型碳纳米材料于硅的复合路线如何?
如何布局锂电龙头用户,降低下游竞争风险?
风险探讨:行业竞争、新能源汽车政策不及预期、硅碳复合材料应用不及预期。
注:如涉及凯发旗舰厅官网的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凯发旗舰厅官网以便处理